为了更好地充分利用好自身的良好基础,发挥好经济特区的独特优势,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今天我们将围绕如何“将广东打造成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支点”的主题展开访谈。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访谈嘉宾: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谭炳才。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省长马兴瑞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广东省正在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部署。为了更好地充分利用好自身的良好基础,发挥好经济特区的独特优势,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本期访谈中,我们将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谭炳才一起探讨如何“将广东打造成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支点”。
主持人
2020-12-14 10:00:02
谭炳才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2020-12-14 10:01:16
主持人
欢迎谭主任!中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如何理解和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2020-12-14 10:02:36
谭炳才
今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提出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基于当前国内外的复杂形势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世界发展大势规律性、趋势性的深刻洞察和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深谋远虑,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基本遵循。
今年10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亲临广东视察,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意义十分深远。总书记寄望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明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广东在全国大局中的总定位、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我们应该认识到,构建新发展格局正是广东实现总定位、总目标的重大考验和重大机遇,必须深刻地理解与把握新发展格局的精髓要义,以应对复杂变局,推动广东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2020-12-14 10:03:41
谭炳才
要理解新发展格局,首先应该理解其提出的背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也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又都有着新的变化,变化所带来的问题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应对。从国际来看,外部环境更为错综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全球贸易投资萎缩,传统国际分工和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冲击,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许多国际机构预计世界经济恢复将是一个长期、缓慢和不均衡的过程,可能要在2022年才能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外部环境中不确定因素很多。今后我们要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重点是要加快形成高质量的供给与需求、投入与产出、收入与分配、资源与要素适配条件下的高质量经济循环。新格局的“格”是指高的规格、高的境界、高的要求,“局”是指大局、全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正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情况和世界发展大局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一方面,这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主动选择,可以推动发展转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解决生产体系内部循环不畅、供求脱节和在部分领域“卡脖子”等问题;另一方面,这也是发挥我国超大经济体优势的内在要求,可以通过内部循环提供巨大市场和供给能力并支撑带动外部循环,释放强大而持久的动能并推动全球经济稳步复苏、持续增长。
同时,要进一步把握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许多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大多经历了由出口拉动到投资拉动再到消费拉动转变的阶段。随着中国经济水平发展到新的时期,各类成本上升、出口比较优势减弱、高技术产品进口难度越来越大。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而不是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而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而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环。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继续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提下,让国内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成长中发挥好作用,并促进国内、国际经济更好循环。
我们有着独特的政治和制度优势、雄厚经济基础、完整产业体系、巨大市场潜力,特别是亿万人民勤劳智慧、人力人才资源丰富,发展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也不会改变。我们相信一定可以成功构建以更高要求、更高标准推动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2020-12-14 10:07:04
冷风中:我一直很关注粤港澳大湾区的情况,现在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下,大湾区在畅通内循环方面有什么渠道吗?
[谭炳才]
春天在哪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会对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吗?
[谭炳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