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影响全球的卫生事件,虽然医学和科学的不断发展。但是关系近年来新发传染病的出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所以加强对传染病的防治已经成为全球全社会非常关注的焦点话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影响全球的卫生事件,虽然医学和科学的不断发展。但是关系近年来新发传染病的出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所以加强对传染病的防治已经成为全球全社会非常关注的焦点话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影响全球的卫生事件,虽然医学和科学的不断发展。但是关系近年来新发传染病的出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所以加强对传染病的防治已经成为全球全社会非常关注的焦点话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特别提出,传染病的防治关键是有健全的公共卫生体系,广州正在积极推进广州市传染病防治规定立法工作,为了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和防治传染病以及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为了全面提升广州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水平。本期的论坛以传染病防治大家谈为主题,邀请了社会各界同深讨有效的传染病防治的“广州模式”,
其实大家对传染病以前还是知道一点的,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以前对于很普通的传染病,比如流感肺结核还有其他的有一些了解,但是以前大家没有觉得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这次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传染病是多可怕,这是给所有人都上了一课,我相信通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所有人在传染病的防控方面的意识观念相比以前有很大的提升。
其实老百姓对于传染病了解还是很多的,因为经常要打疫苗,打疫苗就知道传染病,主动采取正确的行动防治这个病,比如登革热,防控多部门的合作很重要,老百姓自我行动很重要,但是部门在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市民在自我行动这方面有待加强的。
大家觉得有些病离自己比较远,大家对于类似离我们比较远的传染病的知识,大家也需要多点进行了解,我首先讲一讲我查到的公开论文讲的数字。大家都知道,广州市市民对传染病的认知和缺口在哪里,从2014到2018发生了198宗学校传染病的公共卫生事件。这组数据告诉我们。现在广州的传染病防治虽然是做到很好成绩,但偶然还是会发生的。我就以为我们对于传染病的防控方面做得不错,这组数据不可怕,五年不到200,但是一旦感染到对每家庭都是百分之一百,所以我觉得这个法立得很及时,但真的让所有家庭所有人远离传染病,现在还做不到。
我们广州已经有过灾难性的非典,现在是不是要提前预警,把封闭式的管理,特别是在监控以及现代化的手段上完善一些,在全国做得更好一些?第二个就是景区,景区的认知也有问题,特别是最近开放以后,大家很嗨,到景区里面不戴口罩普遍是最大的问题,不少人自己心里感到传染源和自己没有关系。
我们做法律工作的人对于《传染病防治法》知道的都并不多,因为宣传的不够,相比之下对其他传染病的防治意识比较薄弱,好像在疫情期间,全民戴口罩的效果比较显著,隔绝了很多病源互相传染。
说一说我们收到网友方面的声音。伟杰说,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他劝家里老人家戴口罩很困难,到了情况很严重的阶段,电视新闻每天在公布有几千例患者增加,老人家才会乖乖戴口罩,所以还是应该提高中老人的意识。
我觉得现在在公众的防疫意识是有加强的,首先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疫情之前流感高发期的时候,在地铁公车上面很多人打喷嚏咳嗽,大家看到有多少个人会真正戴上口罩的,还有7部洗手法和怎么戴口罩,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公益广告教大家怎么戴口罩,很多人连口罩的正反面和戴在鼻梁上的那条铁丝是怎么用的都不知道,我觉得这些应该在小学、小时候就要教懂每个人基本的防疫意识,卫生意识是怎么做的,好的,谢谢大家。
那究竟广州目前传染病防治情况,这些年变化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有请权威部门介绍一下。
传染病从管理者来看,有甲类、乙类和丙类,实质上比较多的是丙类,就是大家说的流感、手足口病和感染性腹泻,可能危害性相对没有那么重。
如果是乙类传染病,一年报得比较多的还是结核和病毒性肝炎和性病这三类。性病是一大类,包括梅毒、淋病、艾滋病;比如结核大概一年会有一万个左右,包括本地和外地;大家可能不太关注性病,包括霉菌和淋病,实际上每年像梅毒一样的好几千个,淋病也几千个,可能大家都忽略了。
登革热有时候多,有时候比较少,因为登革热是输入性的传染病,我们现在判断主要是,每年来自东南亚旅游的人员。
跟我们普通大众有关系的是流感。流感是很容易发烧,还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也会表现出发烧,像腹泻,刚才代表说到的感染性腹泻,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腹泻,小孩子也会表现这些症状。这种是肠道性类传染病,通过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这两年通过疫苗控制,现在发病率非常低。如果一栋楼有一家出现了红眼病,严重的时候有时候一栋楼有一半的人,都会通过接触传播,比如电梯公共阶梯把手部位就会相互传染。传染率是非常强这是有一定的概率,不是百分百但是概率比较大,基本上有百分比,各种传染病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