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访谈

【直播访谈】返校上课,假日出行,如何防疫?
访谈图片
点击查看更多
文字实录
排序 字号 自动更新

南都健康大讲堂

曾姐姐:《南都健康大讲堂》的观众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们又见面啦!我是直播记者曾文琼,你们的曾姐姐。

曾姐姐:尽管现在已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但面对即将到来的开学和五一出游,很多人还是担心会有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

曾姐姐:戴口罩多久是个尽头?天气热了,新冠病毒会走吗?五一小长假可以出去放风吗?孩子开学,“神兽”回校,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广东省高三、初三的学生已经返校,接着其他年级的学生也会陆续返校。关于口罩、进餐、午休以及运动等方方面面,家长的问题多多;而紧接着的五一小长假,被憋得太久的人们,如何安全出游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

曾姐姐:那么今天南都健康大讲堂邀请到了一位重磅嘉宾,那就是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主任医师何剑锋,为大家一一解答关于开学以及五一出游如何做好防控功课的问题。


曾姐姐:先来介绍一下我们的权威专家何剑峰。他是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主任医师。兼任广东省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应急管理组成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委;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第七届编委;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专家;广东省科技专家库专家;广州市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

何剑峰:南都健康大讲堂的粉丝朋友们大家好,曾姐姐好。

曾姐姐:非常欢迎何剑峰主任做客南都健康大讲堂。我们知道,现在疫情已经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五一假期将近,在家憋久了的人们开始计划出游,同时,各地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分期、分批、错峰安排返校,首批学生也已经返校复课了。那么我们今天直播的主题也与复学以及五一假期的防控工作有关!这次直播的主题是《复学返课,五一出游,如何防疫?》,即便疫情好转,人们对于复课以及五一假期期间的防控工作仍有着种种担心。

曾姐姐:针对以上还有更多大众关心的问题,今天我们将与何剑峰主任以对话的方式,来一起了解返校以及五一假期的防控方法有哪些。


曾姐姐:现在我省高三和初三学生已经开学,紧接着其他年级的学生也要开学,学生在校以及返校途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何剑峰:学生们马上就迎来全面开学、返校了,我们建议学生最主要的还是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学校里:

(1)勤洗手:饭前便后、运动后、触摸公共物品后等等情况都应该及时洗手。一句话,只要手脏了,都应该洗手,而且要注意不要用脏手触摸眼、口、鼻部位。

(2)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应该用手肘或纸巾捂住口鼻,过后要及时洗手,用过的纸巾要妥善丢弃。

(3)按照学校要求戴口罩:上课或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建议戴好口罩。

(4)在学校饭堂就餐要注意:最好是采用分餐制,错峰就餐。

(5)每天按照要求进行健康监测、晨(午)检。如果出现任何不适(比如发热),应及时报告给相关负责的老师,配合学校进行下一步的就医或排查。

在上下学途中,我们也有以下建议:

(1)有条件的话可以选择步行、骑车或乘坐私家车上下学。

(2)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比如地铁、公交等)时,要全程戴口罩,减少触摸公共物品。

回到家或到校之后应及时洗手。


何剑峰:最好每天两个口罩,或者以上。


曾姐姐:作为家长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呢?

何剑峰:家长最主要的是要做好每天的学生健康监测,按照学校要求进行孩子的健康申报。主动了解疫情防控知识,向孩子普及新冠肺炎防控的知识和技能,以身作则,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并做好个人防护。

此外,给孩子准备适当的防护用品,比如:口罩、干净的纸袋(用来装脱下来的口罩)、纸巾等等;另外也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免洗洗手液,告诉他们在没有清水和肥皂时可以用来清洁双手。当然,多给孩子普及一些新冠肺炎的防控知识、教会他们正确戴口罩和洗手的步骤,强调洗手的重要性。合理规划孩子上下学交通方式(点对点),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保障孩子营养和睡眠科学配餐,加强营养,尽量不安排外出就餐。


曾姐姐:到人流密集的场所除了需要戴口罩,最好还需要准备其他东西吗?

何剑峰:口罩、免洗洗手液要常备。如果去旅行,消毒粉和消毒片、泡腾片也可以准备,一颗泡腾片就可以管一瓶水。还有体温计也可以带着。

曾姐姐:返校的学生确诊新冠肺炎怎么办?

何剑峰:如果学校有人确诊新冠肺炎,大家无需过于恐慌。确诊病例最主要是配合相关机构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如实提供近期到往的场所、行动信息。另外,要积极配合治疗。而对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来说,也没必要太恐慌,主要也是积极配合有关调查、医学观察等等,按要求接受核酸检测。必须要强调的是,密切接触者不等于就是新冠肺炎患者,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医学观察和检测等措施才能确定。因此,大家无需恐慌,积极配合有关工作就可以了。


曾姐姐:现在已经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怎么理解这个常态化?大概口罩还需要戴多久?

何剑峰:我认为现在戴口罩就是一种常态,包括通风、洗手、测体温、免洗洗手液也是。如果是公园,只有你一个人,那是可以不戴口罩。如果是在公交和地铁、或者密集的场所,就要戴口罩了。按需要戴口罩脱口罩,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别人。

曾姐姐:五一假期市民有哪些要注意的呢?

何剑峰:今年五一小长假有5天,我们建议大家尽量不要外出旅游,还是少聚集、少扎堆。外出到往人流密集的场所要戴好口罩,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建议大家勤洗手。

五一出行我觉得要注意的是做好防疫措施。建议不要长距离的跨省旅行;不要拼团;订酒店时要注意不要密闭空间,比如那些只有空调,只有过道窗的酒店就不要住了。接着用自带的消毒粉把卫生间消毒一下。吃饭时不要在扎堆,建议错峰就餐。在旅行当中如果有什么身体的突发情况,建议就地就诊。

曾姐姐:此前说空旷地方不需要戴口罩,小长假可能有市民会去森林公园、爬山等,这些空旷的地方和空气流通处如果人流较大的话是否有传染风险?市民去这些地方是否要戴口罩呢?

何剑峰:空旷的地方的确可以不戴口罩,包括独自开车、在家都可以不戴。像森林公园、山地公园等地方,都属于空旷的地方,是可以不戴口罩的。但是要注意一点是,尽量跟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如人员很密集,无法保持适当距离,也可带上口罩;另外还要注意咳嗽礼仪、勤洗手。如果进入相对密闭的空间,就应该戴好口罩。

何剑峰:是的 ,空旷的地方建议去,在爬上时如果人流比较稀少,可以不戴口罩,建议不要去室内的娱乐场所。虽然不是说有一个病毒人就会被感染,但如果在密闭空间,室内温度较高,就相对风险比较高。

曾姐姐:哪些易感染的高危人群不建议出游?

何剑峰:我同意这个观点。对于有高血压等这些基础疾病的人群、孕妇等,我建议这个假期能够不出门就不出门。

曾姐姐:到人流密集的场所除了需要戴口罩,还要戴护目镜吗?

何剑峰:不需要,护目镜是为防止眼结膜感染的,一般是给医护人员戴的。一般公众没必要戴。

护目镜一般是与病例近距离接触、有较高的感染风险的时候才需要佩戴,比如医护人员。普通老百姓没必要戴护目镜,到人流密集的场所戴好口罩就可以了。


曾姐姐:飞机、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哪种的安全性更高呢?

何剑峰:按我的理解,恰恰相反,根据两者的设计区别来说,飞机要比高铁相对安全点。因为高铁是几个车厢连接在一起,空气是混在一起的。建议在搭乘交通工具时一定要戴口罩。

曾姐姐:如果孩子们都进行核酸检查,合格之后入校了,还存在感染的风险吗?

何剑峰:做核酸检测是学生在采样时的状态,核酸检测的短板就是在采样当时的状态,并不能代表之后的状态。所以不是说采完核酸就是安全的。

曾姐姐 在操场上体育课或者做运动时,是否可以摘下口罩?

何剑峰:可以的,操场属于空旷的场所,戴口罩运动反而会增加不适。要注意的是运动过后及时洗手。

曾姐姐:如果在学校出现发热怎么办?如果在家出现发热需要马上停止上学吗?这些情况要怎么处理呢?

何剑峰:在孩子出门上学之前,家长可以摸摸孩子额头,看会不会有发热的现象,此外,还要关注孩子会不会拉肚子等,如果有这些情况,建议不要去上学了。

出现发热要马上跟负责的老师申报,听从学校安排前往就医或排查。在家如果出现发热的话,家长应及时给学校老师申报,并暂时不要上学。可以让学生在家歇息一会再进行复测,如果体温仍然高于37.3℃就要戴上口罩前往附近的发热门诊就医。


曾姐姐:有一些地方的孩子还戴着护目镜上学,有必要吗?有些孩子平时就喜欢用手揉眼睛的,是不是更应该戴护目镜上学?

何剑峰:像我刚才也提到的,护目镜一般是与病例近距离接触、有较高的感染风险的时候才需要佩戴,比如医护人员。普通老百姓没必要戴护目镜,到往人流密集的场所戴好口罩就可以了。戴护目镜上学更加是没有必要,家长应提醒孩子不要用脏手触摸眼、口、鼻等部位,手脏了要及时洗手。随时随地勤洗手。

曾姐姐:如果连午休都戴口罩,对健康有什么影响吗?

何剑峰:午休一般没必要戴口罩,睡觉如果还戴着口罩会一定程度影响呼吸,让人感到不舒服。一般来说只需要在人流密集的场所戴口罩,学生在校注意勤洗手就可以了。保持午休室自然通风很重要,必要时可以加装机械通风装置。

曾姐姐: 学生应该选用哪种口罩呢?听说儿童口罩会薄一点,是不是儿童口罩更合适长时间佩戴呢? 

何剑峰:我们建议还是选用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普通市民没必要戴N95口罩。至于儿童口罩很多是为婴幼儿准备的,学生戴的话大小可能不合适,反而可能会影响防护效果。


何剑峰:对于现在的高三初三学生戴成人的医用口罩就好。医用口罩是三层组成的,普通防尘口罩就只有一层。如果你是密切接触者的话可以戴n95口罩。

曾姐姐:家长一天要给孩子准备多少个口罩?口罩多久换一次?现在有重复利用的口罩吗?

何剑峰: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一般4小时就应替换,如果连续佩戴时间不长的话可以适当延长,这种口罩不能重复使用,可以按照每天2个的用量进行准备。目前在国内是没有可以重复利用的口罩。

曾姐姐:学生在校可能会频繁戴脱口罩,如果动作不标准是否会影响防护效果呢?我们应该怎样正确戴脱口罩?

何剑峰:如果戴口罩手法不标准是会影响防护效果的。大家都应该学习如何正确佩戴口罩,以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为例:

(1)首先,戴口罩前要洗手。拆开包装后将口罩左右对折,然后上下拉伸。要分清口罩的正反面,有金属条的一端朝上,颜色较浅的一面朝内;

(2)用手握着口罩两端的挂耳绳往耳朵上戴,戴上后用手指按压金属条,让其贴合鼻梁;

(3)最后用手往脸部两边积压,让口罩尽可能贴合脸部。

在脱口罩时我们也要注意正确方式:

(1)双手不要触碰口罩外侧,拿住挂耳绳取下;

(2)脱下口罩后朝外对折,再左右对折,用耳绳捆绑好,丢弃到指定的废弃口罩垃圾桶或学校指定的地方;

(3)脱下口罩后要洗手。


何剑峰:口罩拉回去之后一定要再压紧鼻梁的胶带。口罩也不能乱扔,密封袋装起来就可以。

曾姐姐:学校方面应如何做好防护措施呢?

何剑峰:学校应该按照有关防控指引,做好场所消毒、落实师生健康监测工作。同时,要保证校园有足够的洗手设施及洗手物品(比如准备充足数量的洗手液或肥皂),也应该备好相应数量的口罩等防护用品。

学校各个场所包括教室、办公室等每天都应开窗通风。饭堂要实行分餐制,鼓励学生错峰就餐,同时也要监测厨工的健康状况。

此外,学校要做好每天的晨检工作,指派专人进行因病缺勤登记,并按要求上报。如果有学生出现发热等症状,应按照学校相关的防控制度进行处理。

曾姐姐:教室、宿舍能用紫外线消毒吗?

何剑峰:紫外线消毒设备对空气和直接照射到的物体表面均有消毒效果。但必须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时不能有人在场,可使用移动紫外线灯。紫外线光管需定时用无水乙醇擦拭,保持光管表面干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定期检测紫外线强度。


曾姐姐:天气越来越热,在教室和宿舍能开空调吗?

何剑峰:能,开空调的时候还要开窗。如果是有回风口的,要把流通阀关掉,只让新风进去。学校的教室、宿舍的独立分体式空调,应进行清洁消毒后才能开启。尽量使用时不密闭门窗,保持一定的自然换气条件。若空调通风系统为全空气系统时,应当关闭回风阀,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

曾姐姐:午休时学生头对头睡,会不会有传染的危险?

何剑峰:午休时就不要让孩子头对头了。但更重要的是不能空间密闭,要让孩子刚到有风吹进来的感觉。

曾姐姐:食堂吃饭如何避免感染?对师生就餐有什么建议吗?厨工怎样保持健康呢?

何剑峰:食堂应该实施错峰就餐,或者分餐制。师生避免在食堂扎堆进食,进食期间少交流。食堂的餐具应每天清洗干净并妥善消毒,厨工要时刻观察自己的健康状况,在厨房工作要按照有关指引做好个人防护(比如戴帽子、戴口罩等),如出现发热等症状要及时申报情况,不要带病上班,戴好口罩前往就医。对饭堂的要求,其中是厨师要每天报备身体状态,不要带病上班。当然,学校还有几个关键点,比如学校门口测体温的员工、搞清洁的阿姨等,这些人物也是要重点关注的。

曾姐姐:学校食堂的餐具虽然都有消毒,但是家长还是觉得不安全,是否建议自备餐具?

何剑峰:如果提供的餐具有集体消毒的,可能还会比自己带要安全。总的来说,我觉得如果学校有条件,学生是没必要自带餐具的。按具体情况来选择。

曾姐姐:在家体温测到多少度就要停止上学?是一次测到就要采取措施吗?体温测试是以额头为准,还是以腋下为准?电子体温计还是水银体温计比较准?

何剑峰:水银温度计是最精准的,比较稳定。一般在医学上来说,37°3以上就说是有发热。

曾姐姐:学校的指引里说不让带酒精、消毒水之类,这个我们家长也能理解,那带一些含有酒精成分的湿纸巾可以吗?有必要吗?

何剑峰:可以,有必要。增加安全性

曾姐姐:去景区玩的话,担心餐馆人太多会不安全,选择独立包间或者在大厅外通风地方就餐会更安全?饮食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有无相关规定针对餐馆的防疫安全?

何剑峰:尽可能坐在户外、通风的位置,人人之间一定要保持距离。

曾姐姐:如果在旅途的过程中发现有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怎么办?

何剑峰:其实我建议大家五一长假不长途旅行。身体有出现情况时应就近就医,尽快就医。

曾姐姐:外出游玩如果用免洗洗手液间隔多长时间比较合理?

何剑峰:就看你的接触程度,这个没有时间概念。如果你去上完洗手间、摸过扶梯等公共空间肯定要洗了。

曾姐姐:出游时比较担心酒店的卫生安全问题,是否需要自带床单被套,是开窗还是用空调?

何剑峰:就看你个人卫生习惯。首要开窗再开空调。

曾姐姐:疫情期间泡温泉、游泳池游泳安全吗?酒店提供的浴巾可以用吗?

何剑峰:我觉得都适合,只要你接受,不要在室内就没什么问题了。


曾姐姐:今天时间过得真快,非常感谢何剑峰主任跟我们分享了这么多关于开学以及五一假期如何做好防疫的知识,相信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没有时间观看直播或者想要回顾直播的观众朋友们,可以下载“南方都市报”APP,在“直播”里即可回看,我们会附上今天的PPT。同时也可以通过“南都i健康”公众号查看此次直播。另外我们会整理推出一份今天直播内容的稿件,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感谢大家的观看,再见!


2020-04-30 10:26:37

点击查看更多
回顾视频
点击查看更多
测试音频

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