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访谈

专访省国资委副主任王晓昀
文字实录
排序 字号 自动更新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政府工作话你知”又和大家见面了。十九大以来,广东省国资委勇于自我改革,着力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改进监管方式,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突出高质量发展导向,加强党的领导以高质量党建保障高质量发展。得益于此,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效、更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本期访谈中,我们将围绕“省属企业按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推进产业布局调整”话题,专访省国资委副主任王晓昀,一起聊聊“国资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那些事”。

2019-11-18 10:00:00

主持人

王主任您好,请您先跟大家打个招呼。

2019-11-18 10:03:00

王晓昀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通过省政府门户网站和大家一起分享广东省国资委国资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相关情况。

2019-11-18 10:05:00

主持人

在聊产业布局调整前,能不能先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目前省属国资的总体情况。

2019-11-18 10:07:00

王晓昀

好的,我简要介绍下近年来省属企业基本情况。

省国资委成立于2004年6月,是代表省政府对省属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直属特设机构,主要职责是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推动省属企业改革发展,指导地市国资委工作。目前,省国资委监管省属企业18家,委托管理企业1家(广轻控股)、持股企业5家(南方电网38.4%股权、中广核集团10%股权及其下属上市公司中广核电力7.54%股权、中国电信6.94%股权、南方航空10.445%股权、宝钢韶钢集团49%股权以及湛江钢铁基地10%股权)。

广东国资经营规模不断壮大,截至9月末,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1.5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居全国第二;前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收入1.7万亿元,同比增长20.7%,居全国第二。其中,省属企业资产总额1.8万亿元,同比增长5.9%;实现营业收入2955亿元,同比增长2.3%。经济效益稳中向好,前三季度,全省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62亿元,同比增长14.7%,位居全国第二。其中,省属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3亿元,剔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13.3%。社会贡献稳中有进,前三季度,全省国有企业实交税金1878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省属企业实交税金227亿元,同比持平。全省国有企业控股上市公司63家,其中,省属企业控股上市公司25家(含香港7家,海外1家)、市值3355亿元。

目前,省属企业在一些细分领域具有较强产业竞争力,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能力在不断提升。截止10月末,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6086万人次,在全国民航机场排名第三,预计12月突破7000万大关;能源集团装机容量超3200万千瓦,全省排名第一;交通集团通车运营的高速公路里程6719公里,占全省通车总里程(9002公里)75%,管理服务区328个,全省排名第一;粤海控股集团综合水处理规模达2700万吨/日,全国排名第二;广物控股集团汽车销量11.5万辆,全省排名第一;广业集团污水处理量271万吨/日,省内排名第二;广新控股集团不锈钢产量187万吨,全省排名第二;交易控股集团交易总金额1.06万亿元,全国排名第二。

维护港澳地区的繁荣稳定方面,国有企业驻港澳企业全面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认真履行“言商”、“言政”职责,支持港、澳政府依法施政,为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持。国有企业承担了港澳地区100%的供水和80%以上的鲜活农产品供应。

2019-11-18 10:09:00

点击查看更多
网友留言
自动更新

安雅:王主任您好,听了您的访谈,对省属国企的发展有了大致比较清晰的了解,想再听您谈一下明确国企功能定位的重大意义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晓昀]从地方发展大局看,明确功能定位有利于解决“战略性”和“可持续性”的难题,确保改革更具科学性。省属国企要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建设等,承担的省重点任务投资巨大且回报期长,需要大量资本金。有必要通过明确功能定位加快国企分类改革,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从监管机构看,明确功能定位有利于解决监管与考核“一刀切”的问题,确保改革更具有效性。只有对不同分类企业采取有针对性的考核和薪酬制度,才能激励企业按照自身功能定位实现既定目标;只有理清企业类别,根据关键业务有针对性的实施监管,才能提高有效性。 从地方国企看,明确功能定位有利于解决“盈利性”和“公益性”使命的冲突,确保改革更具针对性。公益类的企业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为主要目标,着重体现国有经济的控制力。竞争类的企业以效率为中心,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商业化运作,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为主要目标。 以上理解,不一定完全准确和完备,供您参考。

王乐多:王主任,听了您的访谈,有一个切身体会,就是国有企业想要做优做强做大并不像大家想得那么容易。想了解省国资委下一步优化国资布局的工作重点有哪些?

[王晓昀]根据初步统计,目前省属国有资本已有70%以上集中到基础性、公共性、平台性、引领性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省属国资国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显著表现。但我们也深刻认识到,省属企业与中央企业相比缺乏关系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命脉的“国之重器”,与市属区属企业相比缺乏扎根本地的各类资源,高质量发展是其必然要求,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作为、善作善成,主动服务全省大局,勇于担当,力争走在全国前列。 一是打造合作开放的“骨干先锋”,提升开放带动力。要在粤港澳大湾区、“一核一带一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中发挥先锋队作用,服务国家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重点投资于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重大平台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驻港驻澳企业要按照国际化战略和路径标准发展,成为促进粤港澳融合发展重要桥梁和资本纽带,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打造转型升级的“产业先锋”,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强战略规划引领,明确主业发展目标、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聚焦主业做强做优做大。同时,围绕全省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资本投资,积极与市场接轨,有效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和回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打造区域经济社会保障的“基建主力”,提升发展支撑力。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向上承接政府战略、向下启动市场资源”,加快融资模式创新,承担机场、高速公路、轨道交通、港航、能源、水利、环保等十大基础设施投融资任务,增强供给能力、提升综合效率,坚持投资建营管并重,推动相关省属企业向综合运营主体转型,创新综合回报模式,实现完成政府部署任务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双丰收”。 四是打造补民生短板的“攻坚能手”,提升民生保障力。横向加强资源有机整合,纵向延伸上下游服务链条,灵活运用股权并购、合资新设、PPP 等多元化投资方式,积极参与江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固废垃圾处理等项目,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提升城市品质、乡村综合治理、建设美丽乡村做出贡献。 五是打造战略调控的“杠杆平台”,提升经济控制力。作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布局调整的推动平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要练就一双“巧手”和一双“推手”,投资公司要着力推动产业集聚,运营公司要着力推动国资价值形态转换,切实提升国资投资、运营效率,增强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力。 当然,在推进省属国资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肯定存在着不少的短板和不足,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和提高。

全部网友留言 我要留言
测试音频

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