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5日,金桂飘香,热情似火的丰收季节,广东省医疗保障局(以下简称省医保局)揭下红色面纱,以崭新的面貌在南粤大地正式亮相。
回想初成立时仅2人的队伍壮大到现在的60多人,省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肖学感触深深:“短短半年时间,我们抓住机构改革的契机,一手抓组建工作,一手抓业务建设,以维护全省1亿多参保人的切身利益为己任,进一步统筹设计更加公平、可持续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提供更加便捷可及的医疗保障公共服务,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健康保障。”
以党建促发展 努力将“新衙门”建成“清衙门”
省医保局作为新组建的部门,根据广东省机构改革方案,整合了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的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药品招标采购等职责,省发改委的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职责,省民政厅的医疗救助职责。“在精简优化机构的大背景下,省医保局的新职能和新使命,必将打破和改变现有的格局,这对全省的医疗保障事业发展来说,既是历史机遇,又是重大挑战。”肖学介绍道。
组建之初,省医保局党组坚持党的建设和机构改革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和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人员同步配备、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同步开展。以“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为原则踏石留印抓好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方向对了,制度保障紧随其后。省医保局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结合新形势制订《局党组重大问题议事规则》《局财务管理规定》等17项制度,细化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做到凡属“三重一大”事项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作出决定,半年来共召开党组会18次,学习讨论议题92项。
新机构、新班子、新队伍,大家从不同的机构转隶而来,一边要实现队伍大融合,迅速在新岗位上履职尽责,一边要学习充电,以更饱满的激情、更扎实的业务功底投入工作。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省医保局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党委书记为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肖学在给全局干部职工讲党课时要求每一位同志努力做到“忠诚、团结、干净、担当”,真正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实干中去。此外,还创办了广东医疗保障学习讲坛,到目前为止已举办了14期,学习内容务实管用,从医疗保险相关知识,到审计知识,从保密知识到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每一次讲坛的学习内容都聘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甚至是境外行业内专家,系统而专业的讲座为这个新机构注入了原生动力。
紧盯权力点和风险点 让廉洁从业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省医保局的成立,除了医保资金的支付权,还整合了采购权、定价权等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公立医院、医务工作者的有效监督。然而,如何规范监督者行为,避免腐败和权力寻租等问题呢?
“我们严格按照国家医保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部署,通过抓好警示教育、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推进廉政制度建设等手段,扎实抓好广东医保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把建成‘清衙门’的压力层层传导到每一级医疗保障部门传导到全省医保系统的每一名同志,督促大家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将全省医疗保障队伍打造成一支‘忠诚、团结、干净、担当’的队伍。”省医保局副局长江效东如是回答。
抓好警示教育。省医保局自成立以来,多次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先后组织全体同志观看省纪委监委制作的《打通正风反腐最后一公里》《永不懈怠的斗争》等警示教育片。并在今年春节、五一期间等重大节日、关键节点专门印发《廉洁文明过节倡议书》,提醒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廉洁自律意识。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省医保局注重挺纪在前,重点围绕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目录调整、基金监管、信息化建设以及药品、医疗服务价格和收费标准制定调整等重点领域,梳理各个权力点和风险点,建立起全流程、全覆盖的内部控制制度。坚持监督关口前移,推动常态化开展谈话提醒,半年各级负责人开展谈话提醒30人次,提醒内容52项。
推进廉政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与省纪委监委驻卫生健康委纪检组定期会商、重要情况通报、线索联合排查、联合监督执纪等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插手干预重大事项的记录制度、国家医保局工作人员十条禁令等,制定《中共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党组2019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聚焦重点领域、重点时刻、重点对象、重点环节,不断完善内控机制和制度建设,建立有错必纠、有责必问、有违必惩的问责追究体系。
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 当好参保者利益保护者和代言人
“我们的定位和使命就是‘当好全省参保者利益保护者和代言人,让老百姓真正实现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
省医保局党组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密切联系群众,找准找实医疗保障领域的民生痛点难点,有针对性地疏通解决,特别是在维护医保基金安全、降低群众用药负担、简化医保报销程序、减少群众跑腿次数等方便狠下功夫。
大力开展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专项行动,检查定点医院3344家、定点药店7104家,查处医疗服务违规行为22万例,追回资金3893万元,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救命钱”。
助力精准扶贫,加强医疗救助托底保障能力,逐步提高全省医疗保障能力和公平性。全省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达87%、76%。今年2月,广东出台了《广东省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健康扶贫商业保险等制度的衔接保障,对困难群体下调大病保险起付标准,并提高报销比例,不设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更方便的是,贫困大病患者在本地联网定点医院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取消农村贫困患者住院押金,医疗费用由医疗机构垫付并与医保、救助经办管理机构直接结算,贫困患者只需在出院时支付医疗费用的自付部分。
扩大医保抗癌药报销范围。及时发出省医保局1号文件,将阿扎胞苷等17种国家谈判抗癌药品纳入广东省医保药品目录,平均降幅达56.7% ,进一步降低患者用药负担。
深化医药采购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总结推广深圳药品集团采购试点经验,全面推进以市为单位自主选择省、广州和深圳平台开展药品集团采购工作,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专家遴选、带量谈判”的医药采购新模式,着力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
加快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截至2018年底,省内异地就医和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上线分别为880家和925家,结算医疗费用累计分别为453亿元和40亿元,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加快推进医疗保障“一站式”结算。10个地市已实现统筹区内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建立省内异地就医大病保险预付款制度,“让数据多跑路、让患者少垫支少跑腿”。
肖学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同时,以党风促政风、转作风,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工作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强化医疗保障基金管理,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全面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医保合并实施;研究推进医疗保障省级统筹工作,均衡参保人缴费和待遇水平,让参保人跨市异地就医结算与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更加便利;积极推进全省药品集团采购改革,完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和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大力推进医保结算方式改革,促进“三医联动”,持续推进全民医疗保障体系高效运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医疗保障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