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访谈

专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梅其洁
文字实录
排序 字号 自动更新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政府工作话你知”又和大家见面了。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提出了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目标。本期访谈中,我们将围绕“促进文旅融合,打造历史文化游径,推进全域旅游”话题,专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梅其洁。

2019-09-20 15:00:00

主持人

梅厅您好,请您先跟大家打个招呼。

2019-09-20 15:02:00

梅其洁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通过省政府门户网站和大家一起谈谈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文化和旅游强省的具体举措,以及在优化消费环境,丰富文化和旅游产品服务供给,完善文化和旅游消费设施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2019-09-20 15:04:00

主持人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我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开局之年,请问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有什么新举措?

2019-09-20 15:07:00

梅其洁

去年以来,省文化和旅游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省政府关于《广东省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助力省委省政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一核”方面,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推动共建人文和休闲湾区。深入宣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制定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合作三年行动计划,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艺术精品巡演等活动项目,携手港澳开展“一程多站”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共同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一带”方面,突出打造蓝色旅游经济带,依托历史村落、特色渔港渔村、邮轮游艇等资源,加强“海洋-海岛-海岸”立体开发,推进滨海产业带建设。“一区”方面,突出生态旅游发展,以环丹霞山、环南岭等为重点,建设粤北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今年1月18日,我厅与韶关市政府签订《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发展合作协议》,助力韶关市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9年,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带领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积极主动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组织起草了《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聚焦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乡村振兴、消费惠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热点难点,调整优化文化和旅游产品、服务的供给,努力将文化和旅游业打造成为广东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实现文化和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的10%以上。文化和旅游业深度融合,正成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文化强省建设的新动能。

2019-09-20 15:09:00

点击查看更多
网友留言
自动更新

淡江之畔:当前,广东各地涌现出一批民宿,有力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请问省文化和旅游厅在鼓励民宿发展方面有什么举措?

[梅其洁]民宿作为一种新兴的非标住宿业态,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广东目前有民宿3000多家,民宿业已成为旅游产业中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但从整体来看,目前我省民宿业发展还存在缺少统筹规划、管理依据不足、事中事后监管困难等问题,民宿经营者获得合法经营资格困难。立法规范省域民宿业管理,是我省民宿业实现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6月21日,广东省政府发布《广东省民宿管理暂行办法》,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首个由省级层面出台的政府规章,共有6章40条,全面系统地对民宿的开办条件与程序、经营规范、监督管理及法律责任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具有一定的首创性。其中《办法》针对民宿新业态发展阶段,明确民宿管理遵循“政策引导、属地统筹、部门监管、行业自律”的原则,简化流程,放宽市场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明确民宿经营和管理要求的同时兼顾对新业态的服务及促进,体现了“放管服”改革的思路;首次设立了民宿登记备案制度,明确了广东省民宿开办的条件和程序,具有创新性;从建筑安全、消防安全、治安、卫生、食品安全及环保等方面明确了民宿经营的基本规范与要求。这些制度规范具有系统性与可操作性,符合广东民宿发展实际和未来发展要求,为我省民宿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有利于规范我省民宿经营管理,保障旅游者与经营者合法权益,盘活城乡闲置资源,增加村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一位网友:请问我们广东革命文物有多少?有什么举措保护好这些革命文物?

[梅其洁]广东是近现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革命文物资源丰富,是延续年代最长、最有序列、种类最齐全的省份。据统计,全省现有革命类不可移动文物2035处,其中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83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00多处;革命类博物馆33家,革命类珍贵文物近7459件/套。 2011年以来,我省加大了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力度。国家、省级财政共投入1个亿对海丰红宫等24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及130余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开展孙中山故居等革命文物的专项保护规划。经过近几年努力,基本完好的革命文物有约1400处,占70%,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完好率接近100%。同时,我们创新发挥革命文物的社会教育功能,目前,开放参观的革命文物建筑约960处,其中104处开辟为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初步形成了种类丰富、体系完备的革命文物展示利用体系。各地依托革命文物,结合现有资源,创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党组织教育等系列活动,取得良好反响。

一眼星辰:我们广东如何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促进红色旅游融入大湾区,携手湾区构建文旅世界级高地?

[梅其洁]一是做好资源普查工作,形成《广东省重要红色旅游资源汇编》,初步掌握了全省约407处红色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完善红色旅游精品景区体系,目前全省共有13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0个国家4A级以上红色旅游景区、13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9个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个全国港澳青少年游学基地,还有一大批红色旅游博物馆和纪念馆。二是规划打造一批经典红色旅游线路。配合原国家旅游局规划设计“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完成《广东省“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现状普查报告》;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闽粤赣边五兴龙县苏维埃旧址红色旅游公路改造工程纳入《全国红色旅游公路规划(2017-2020年)》;配合交通运输部核实《“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方案》。三是加强红色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民航中南管理局根据红色旅游发展需要,增设航线、航班,开展梅县机场迁建选址工作。广铁集团组织开行各类红色旅游专列约200趟。四是加强宣传推广,营造红色旅游氛围。在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上开辟“红色旅游专栏”,联合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在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对广东红色旅游资源及重点线路、红色旅游联盟、红色记忆(包括图片、人物、视频、歌曲)进行集中宣传推广。

全部网友留言 我要留言
测试音频

00:00/00:00